怎样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最近开始断断续续的听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第5季,刚听完他讲的第一本书,内容还挺丰富的,简单地做做笔记,也聊聊自己的理解。

Photo by Alex Lehner

什么是领导力?

瓦德瓦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个女学生,13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在医院里等待手术。有一天医生将她的父亲叫到病房外,说了两个坏消息。第一,你女儿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原计划一星期之后的手术必须得提前到今天晚上。第二,医院出现了一个状况,没法给孩子提供麻醉,手术只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

没有哪个父亲受得了这样的消息……但是父亲回到病房,带给女儿的,却是两个好消息。

第一,医生说今天就可以做手术了,不用再等一星期,这意味着三天之后你就能出院回家了!第二,医生们一直在观察你,他们认为你是最勇敢的少年,所以手术甚至不需要麻醉!

我在为谁创造内容?

写博客的初衷只是为了养成随时记录点什么的习惯,并没有仔细思考对面的读者是谁?他为什么要花时间阅读你的文字?直到这周读了某期 产品沉思录,里面关于创造的话题,我深以为然,也在逐步思考未来应该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一个人创作内容,你问他是在为谁创作时,如果他回答:「我是为自己做内容」时,他往往是为了避免回答「我的内容到底能帮助别人解决什么问题」。因为是你关注的问题,决定了受众的大小,而非内容的质量。

如何看待阶层固化?

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存在阶层问题,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一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可以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社会,横向对比在全世界也算是相对公平的社会,因此才会有“逆袭”这个词出现。处在底层的人,首先要认清楚这个现实,才能有希望。

之前看《重走》这本书时,有个感慨,即使是抗战时期,中国顶尖知识分子仍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他们是这个国家宝贵的资源,是重点保护的对象。

直接操作数据库能否作为解决问题的常规手段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就是目前很多业务和产研同学会习惯直接通过修改数据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修改订单状态、修改用户状态等。提出问题的同学觉得这不合适,他提出的理由是:

  1. 本来是临时方案,现在却成了常规手段,团队会习惯这种思考和做事的方式
  2. 不经过正常的功能修改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引起业务上的问题
  3. 没有经过测试的数据变更,小则引起bug,大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等灾难性后果

Photo by Rubaitul Azad

很多数据变更的操作都有时效性要求,比如功能不完善引起的数据错误需要及时修正,这时候客户不可能等你完善产品功能。还有些数据变更,比如修改某个字段的默认值,就是临时性的操作,也不可能开发相应的功能来支持。提出问题的同学也承认,当出现这些情况时,直接修改数据库确实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它作为常规手段呢?还有更妥善的解决方案吗?如果有其他方案,有什么好的流程/方式能避免大家通过更改数据库解决问题的?

谨慎阅读参考资料

疫情在大面积传播,奥密克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很多人喜欢去爬各种论文,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建议普通人不要太关注相关信息,即使它引用了不少看似权威的论文来支撑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