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pace to be creative
我是skye,在SaaS行业呆了快10年的工程师,目前在全职开发和运营一个aPaaS平台。做B端太久了,很想尝试下做C端产品的感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做一款体验和设计都很棒的应用。
我很喜欢清晨去跑步,晨间的空气凉爽,弥漫着青草的味道,非常享受这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魔鬼经济学》里讲过一个研究,说的是,很多自杀的人,往往经济条件还不错。阿兰·德波顿说过,经济萧条的时候,一个人往往有很多可以抱怨的对象。要么抱怨环境,要么抱怨公司。总归,情绪有一个发泄口。但是,假如这个人过得还不错,他也没有可抱怨的对象,一旦心里有疙瘩,就找不到出口。这么一来,反而容易自杀。
这个道理跟如今社会的戾气一样一样的。前面30年,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提升。这中间并非不存在问题,甚至可能比现在更严重。比如,大家厌恶的官僚主义、政府腐败、权力不受监管等,不一直都是这样吗?为什么没有看到太多人抱怨?只是大家没办法把自己生活不如意的借口发泄到社会问题上而已。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经济逐渐萧条,很多事情都可以拿来当借口,很多对象都可以拿来发泄。这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没有,消极的情绪需要发泄,但你不能老发泄。比如,你找不到工作,发泄过后得尽快走出来,得努力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得先干起来。至于未来,谁都不知道会怎样,但你越早开始做事,未来变好的几率也会更高。
鸡汤是鸡汤,但道理也是这个道理。
于个人而言,如何找到自己的热爱?
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记得在哪儿看到过这么一句话:“选择做一些自发纯粹的事情,就如同你小时候那样;选择做一些即使没有外在奖励你也会选择做的事情;选择做一些你可以废寝忘食地专注去做的事情;做你最喜欢做的事,不是你认为自己喜欢或者应该喜欢的,而是你的真爱。”
解决问题最弱的办法就是解决它
Alan kay 说:”我认为解决问题最弱的方法是解决它;那是在小学里教的方法。在一些数学和科学课堂中,他们经常告诉你,最好的方法是改变问题。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改变问题陈述的背景。“
马文·明斯基说:“你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才能理解一件事。”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的是我们必须有多种视角。
斯坦福有一个经典实验:五美元实验,可以帮你理解上述的话。
不同的创业小组被分到一个相同的作业:用五美元在两个小时之内挣到最多的钱,然后每个小组都要在课堂上做一个三分钟的演讲。
普通人的思维可能就是用这五美元去买东西,再卖出。
但当时得了第二名的那个小组却意识到那五美元看似是资源,其实是局限。因此,他们直接解构了这道题目,把问题变成如何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在两个小时之内挣到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去网红餐厅当黄牛卖位置最后挣了几百美元。
而第一名的小组,他们不仅知道要重新去定义问题,还知道要重新定义资源他们发现在这道题里,最值钱的东西,其实是在斯坦福课堂上宣讲的三分钟。于是,他们就去找那些想要招募斯坦福学生的公司,把门票卖个HR。门票瞬间卖爆,他们毫无疑问成了第一名。
生活中任何问题都可以把它当成一道应用题,读题,想好如何解构命题结构资源。当推翻所有案件,能够把每一道题都变成一张白纸的时候,就不会再被任何东西局限。万物不为我所有,但皆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