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置你的家庭财富

理财是这几年非常火的一个话题,很多人都梦想靠理财走上财务自由之路,但在这里我不得不给大家泼一盆冷水:通过投资赚大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难实现,大多数人最应该了解的,是怎么规避风险、不吃大亏,保护好自己的辛苦钱。可能你心有不甘,我投资不就是冲着收益来的吗?但现实往往是,有太多的人押上自己全部积蓄,一心想着怎么赚钱,最后却踩了雷,亏得血本无归。别说赚大钱,连基本生活都受到影响。

关于投资或是理财,我会建议每个人都去读一读李璞的家庭财富管理课,在里面我学到两个重要的认知,其一是咱们普通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劳动收入,投资自己的专业技能远比投资理财重要,不要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其二是家庭财富管理的目的并非是赚多少钱,而是提前规划,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目标事件解决好。换句话说,不管是看病、买房这样的大事,还是买菜、吃饭这样的小事,当事情发生时,如果我们能拿出需要的资金,把事情安排好、解决掉,不让它成为家庭的阻碍,那就算是把家庭财务管理好了。

这里把家庭财富管理,换成个人财富管理,也是一样的。关于上述两点认知,我择(zhái)出来详细说说。

如何让自己的财富远离风险

想让自己的财富远离风险,一定要注意下面三件事:

  1. 别小看工资
  2. 别混淆资质
  3. 别指望暴富

我们一条一条说。首先,对于理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稳定的劳动收入,它不仅是理财的本金,也是咱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有些理财广告告诉你,不管你是学生党还是全职妈妈,只要学习理财,哪怕你现在只能拿出几十块、几百块,也能实现经济独立,甚至财富自由。你仔细想想这都是不可能的,基数太少,即使收益翻N倍,也不可能让你经济独立,更何况收益翻倍都是非常难的。

其次,国家对投资者是有分类的,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能投资的产品是不同的,如果你不具备投资某些产品的资质,是不能盲目投资的。比如,国家对合格投资者的规定是资产达到一定规模且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其中资产规模是指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或近3年本人平均收入不低于40W的合格投资者;一定的投资经验比如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等等。合格投资者玩的是”有钱人的游戏”。有些产品是只对合格投资者开放的,比如投资私募基金。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投资者,俗称散户。如果有人告诉你一支私募基金收益很好,但是要100万起投,但他一个人拿不出这么多钱,就找了10个朋友,每人10万,最后收益分摊。是不是很心动?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出现亏损,多年的积蓄可能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而且即使你想起诉让你上当的人,可能连当原告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你已经违规,按规定你是买不了这个私募基金的。

最后,你从合规的渠道,购买符合资质的理财产品,仅能得到合理的收益,而这个合理的收益,可能与你所想象的相差甚远。

因此,投资理财对于你的财富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依靠它很难实现财务自由。很多宣扬可以靠理财实现财务自由的大V,他本身的劳动收入一定是不低的,比如他靠理财能赚一两百万,那么投入的本金也至少是好几百万了。

如何判断某个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否合理?

我们之所以能够买到各种投资产品,本质上是因为一些企业或项目需要融资、借钱,对于要融资的企业或项目,首选肯定是银行,因为贷款利率低;如果本身条件不够好,在银行贷不到或贷不到足够的钱,才会向机构和社会融资,这样以来,融资成本一定会上升,所以才会宣称有更高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

这就是为什么“收益越高风险越大”的原因。如果某个产品宣传的收益率在10%以上,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其风险非常大。如何判断某个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否合理?这里有5个指标来帮你判断。

  1. 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
  2. 银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普通型养老年金和长期年金产品的最高预定利率
  3. 贷款市场一年期报价利率LPR
  4. GDP增速
  5. 国家对高利贷的标准红线

关于第2点这里简要说明,在所有机构投资者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最广、投资限制最严,它们托管的多是医药费和养老金,需要保证长期安全。因此,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可以理解为“准无风险收益率”,2019年是3.5%,如果一个项目在这个准无风险收益率下,那么可以认为基本安全。而如果某些产品宣称的收益率超过第5点中规定的红线,你看都不要去看了,一定会爆的。

什么才是好的家庭财富管理

前面也说到,家庭财富管理的目的并不是赚钱。就会有人说,看病、买房、吃穿用度哪一样不花钱?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归根结底不还是赚钱的事儿吗?但真是这样吗?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一年期好,老王把自己的积蓄全部存了五年定期,可刚过了一年,家人突然生病,需要一大笔钱,这钱一时半会儿取不出来,取出来又要损失利息,怎么办呢?他一定面临焦虑,可能还要到处借钱。你看,这就是以赚钱为目的,却没有把事情安排好的典型。

李璞在课程中顺着这个思路,总结了一个三步走方法:首先,弄清楚自己家庭的目标事件有哪些;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策略;最后,选择合适的工具。

家庭目标事件

所谓目标事件,就是生活中所有需要花钱的事情,我们可以简单把目标事件分为两类:

  • 刚性事件,就是这笔钱无论如何都得花,比如一日三餐、房贷房租、就医看病等
  • 柔性事件,就是这笔钱可花可不花,比如买新手机、出门旅游等

当然,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把它归在不同的类别,但不管怎样,所有的目标事件肯定都能归到这两类里。你可以拿出纸笔,记录下自己的划分,对于刚性事件,就需要提前规划。

分类只是第一步,刚性事件太多,不可能同时解决,得分轻重缓急,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可以缓一缓?简单来说就两条。

  1. 先保证自己日常开支不受影响:准备一个账户,在里面存好三到六个月的日常开支,保证随取随用
  2. 根据不同阶段家庭的财务状况依次解决:医疗费用>买房>父母和自己的养老金>子女的大学教育

关于第二点,医疗费用放在首位,应该没什么异议,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而且现在的医疗费用也不低,应该尽早规划,比如,越早配置各种医疗保险,保费就越便宜。

可能会有人对子女教育金和养老金的优先级有异议,这里有一个最朴实的道理就是:教育比养老更容易调动外部资金。什么意思?假设孩子考上大学但家里钱不够,年轻人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成绩好的还可以申请助学金,也可以自己去勤工俭学。年轻人的事业前景更好,更容易找到杠杆、调动外部资源。而养老想要调动外部资金,不尽早准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比起孩子的教育金,建议优先规划养老金。

资产配置策略

弄清目标事件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进行资产配置了。但具体选择什么工具、比例怎么安排,不同人、不同家庭差别很大,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需要自己仔细斟酌。

不过在此之前,下面几个问题应当事先考虑,对自己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1. 我有多少资源?你需要看看自己能拿出多少本金,来为目标事件进行规划
  2. 我的投资周期有多久?也就是说,我有多长时间可以去规划?周期不同,可以选择的工具和获得的收益也不相同
  3. 我能承受多大风险?需要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选择理财工具,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紧接着就是资产配置,首先是确定年度结余,如果有记账的习惯应该很容易确定,如果没有的,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收支明细来大致统计。

第二步,盘点你可以选择的资产类型,李璞把家庭资产分为三个类别:

  • 防守型资产: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和风险事件,这部分资产不接受任何损失,且随取随用。现金、活期存款、货币基金、信用卡都属于防守型资产;
  • 稳定型资产:追求一定收益,但安全也很重要,属于“先保值、再增值”的类型,非自住房产、车位、国债、定期存款、理财型保险都属于这一类;
  • 进攻型资产:放弃一部分安全性,追求更高收益,这类资产中,普通人最熟悉的就是股票、基金了,收益高,风险也大,除此之外,还有外汇期货、艺术品、大宗商品期货什么的,也属于进攻型资产,但普通家庭我就不建议了。

第三步,根据你家的情况,设置好不同的资产的比例。具体的配置建议是,家庭的年度结余越少,就越应该注重稳定,而结余多一些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增加进攻型资产的比例

比如,对于年度结余20万人民币以下的家庭,我的建议是三成的防守型资产和七成的稳定型资产,完全没有必要去配置进攻型资产。如果家庭年度结余多一些,在20万到50万之间,抗风险能力明显变强了,就可以适度增加一些进攻型资产。我的建议是,这一类家庭防守型、稳定型、进攻型的比例可以设定为2:7:1。当然,要是年度结余更多,进攻型资产的比例可以继续增加,但即使是年度结余达到了1000万的家庭,三类资产里最高的还是稳定型资产,要占到一半以上。

最后,关于资产配置,本身也没啥好建议的,基本上大家都懂,但有一点可能有点反直觉,科学的资产配置里,进攻型资产的比例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高。我也非常赞同作者的那句话,对家庭来说,安全比赚钱重要。防守型资产是基础,稳定型资产是大头,这两部分保证好,再去考虑进攻型资产。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