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为什么我们都是非理性的?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也就说我们能对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选择在价值层面进行计算和权衡,择其善者而从之。但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却正好相反,认为人是非理性的。作者在书中列举了非常多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并试图弄清楚这些行为背后的决策过程,理解这一过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我。

怪诞行为学

接下来,我会围绕三个话题来向你展示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似理性的决策背后,往往有着许多不易察觉的干扰因素。

微习惯,养成习惯的新方法

养成一个习惯有两种策略:动力策略(俗称打鸡血)和意志力策略。意志力策略没啥好说的,只要你能吃苦、能坚持、有毅力,养成一个习惯没有太大的问题。策略的唯一缺点就是大家都没有意志力。

大部分人养成习惯用的都是动力策略,常用的两个方法是:

  • 立flag:把自己的目标公开宣扬出去,以为这样就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这个我比较熟,这两天刚把flag立起来。
  • 画大饼:对习惯养成或目标达到后的情况,有一些美好的想象,比如养成锻炼习惯后身材变得美好、读完50本书就能有文化之类的。

用过这两种方法的人到最后都会发现,这些方法并没有什么卵用。为啥呢?这其实有一些科学依据。

首先,动力是一种感受,比如,我今天感觉活力满满,精力充沛,这种感受是以行动为基础的,这就导致你的感受会受到各种行动的影响而变得无法预测。比如今天老板表扬了你,心情大好,就很容易完成今天的任务,而如果你今天和同事干了一架,你看看还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其次,动力策略有边际递减效应。习惯都是一些重复性动作,这个动作每发生一次,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点,我们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也会随之降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立flag的头几天往往都是满腔热情,而后就偃旗息鼓了。

那问题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微习惯。

生活中的倦怠感要如何排解

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点提不起精神来。在工作上,团队的业务压力大,每天一到办公室都有不少客户问题需要解决,除此之外,开发的工作不能停,还有整体的架构设计目前也只有方向,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这样的日记过太久了,心里会有一种倦怠感,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排解。

验证码中藏着什么秘密?

平时上网,经常会被要求识别验证码,可能是一串扭曲变形的字符,可能是一道数学题,也可能是在多张图片中找出特定的物品等等。据说,识别验证码长期在“互联网最烦人发明”榜单中名列前茅。

验证码发明的初衷是识别来网站捣乱的机器人,但随着机器人识别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反向推动验证码识别难度的不断提高,这也让人们对验证码变得越来越反感。但如今科学家大开脑洞,把验证码应用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场景。

中国能源行业的小知识点

国家能源局7月发布22年上半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约24.4亿千瓦,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火电,占53.3%;其次是水电,占16.4%;太阳能和风电紧随其后,各占约14%;最后是核电,占2.3%。也就是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了我国总装机容量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