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近年来,美国民间出现了很多反智现象,比如疫情之下拒绝戴口罩、游行抗议打疫苗、极端民众攻占国会等等,种种离奇现象让我们大为不解,崇尚民主和科学的美国为什么会这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智不是反“智力”,毕竟没人会怀疑智力的价值,人们对从事科学创造、技术发面的高智力人群普遍是持推崇和赞赏态度的。反智的“智”指的是“智识”,它在含义上与智力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智力体现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智识更多的是体现人类思考、创新和批判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重在“务实”,而智识更“务虚”一点,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像科学家、实干者往往会比哲学家、基础理论研究者要更受欢迎。

如果一定要下一个定义,反智就是对运用智识的智识分子,抱有怀疑和怨恨。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特朗普吹嘘阿奇霉素等可以抑制新冠病毒,而福奇立即辟谣必须要进行足够的实现才能证实;副总统彭斯夸口要让每个美国人都能接受核酸检测,而福奇直言,美国的检测系统并不能达到……而福奇得到的是什么,被阻止出席关于疫情的众议院听证会,甚至遭到人身威胁。

关于美国反智的由来,可以去阅读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原书,但总结起来核心就一点,反智其实是追求民主、开放、多元等价值观必然产生的副产品,这些价值观意味着人人都有自己发言权,也能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包括那些智识水平不高的人,他们的声音和行为也有机会被传播和接受,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人和行为。

反智行为一般都比较温和和善意,比如不分青红皂白劝你善良的人,我们很难说他有什么坏心思;当然也有恶意的,比如之前张文宏被举报论文造假,并被网暴,这些人当然心怀恶意,各有目的。

我们如何对待反智言论?其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即使在现实中,你也不可能上去揍人家一顿。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在听话与说话之前过过脑,仅此而已。

原文中部分观点总结

美国的反智主义表现为对平民智慧的过分信任和对专家权威的无理怀疑。

美国是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构建这一制度的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在美国建立之初,知识分子是国家权力的实际拥有者,但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知识分子在政治中失势,大批知识分子遭到诽谤和排挤,诞生了许多平民政治思想言论,比如:“这些知识分子、有钱人,花言巧语,哄骗我们这些没文化的穷人,他们把权力和钱都攥在手里,像庞然大物一样吞噬我们这些小老百姓。”

在作者看来,普通民众只相信天生的、直觉的、民间的智慧,认为人人必有大用。他们怀疑专家的知识,反对甚至厌恶中央集权,渴望根除精英统治,这种心态情绪,到最后彻底演变成一种激进的平民式的反智主义。

知识分子如何保持与权力的恰当距离,似乎成了一个世纪难题,靠得太近,容易丧失批判力;离得太远,又会丧失参与游戏的资格。这种局面,拧巴又诡异,不过也不难理解,因为知识分子代表了精英,而美国政治制度的底色是平民。美国在追求平等的民主政治时,会难以避免走向激进的平民式的反智主义。

美国商业励志故事里的平民梦,就有这种强烈的色彩。在美国,像洛克菲勒那样出身底层的自我奋斗者是备受推崇的,他们的基本特征就是,事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正规的教育,而在于自己的打拼。他们相信,平凡的人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优良品质,再在实践中运用常识,就有可能具备优秀的才能。

回到首页